商务厅幼儿园(新)
游戏课程
首页 > 游戏课程 > 正文

幼小“慧”衔接,线上巧引导————科学衔接•案例解析

日期:2022/03/25 12:42:25 来源:

对于大班幼儿的家长而言,孩子还有几个月就要上小学了,如何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,想必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几个案例,通过对案例的解析,走出教育误区,从中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,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与引导方法,循序渐进的做好科学衔接。

案例一:生活作息不规律

图片

佳佳快上小学了,每天早上妈妈还是会帮助睡梦中的佳佳穿衣服,心想孩子那么小、多睡会吧,于是每天包办代替。佳佳从幼儿园回家,妈妈又会让她尽情的玩,平常很晚才入睡。就这样,佳佳早上起不来,晚上不早睡,白天精神也不好。

解析:

家长没有及时的帮助幼儿培养有规律的作息。

建议:

1.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安排方面有较大差别,作息时间调整是孩子最先应该了解和适应的。入学准备期间,幼儿园会对大班孩子的作息进行调整,而家庭则应有相应配合。

2.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并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,标出平时和周末的作息。把时间表挂在墙上,让孩子时刻可以看到,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不要轻易打乱时间表,让孩子逐渐养成时间观念和按时作息的习惯。开始执行的时候,孩子可能会不习惯,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,不能操之过急,一两周后就可以见到效果。


案例二:注意力不集中

图片

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,豆豆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,并做着其他事情,通常都是边看边玩。而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是一边玩一边做,很难在一个地方坐的住,对于自己做的事情也没有用心去做。

解析:

一心不能二用,特别是幼儿年龄小,自我控制能力不强,而豆豆每天放学回家,干扰因素特别多,影响幼儿专注力。

建议:

1.营造有利于注意力集中的环境,为孩子创设一个不受干扰的游戏角落或学习区,将环境收拾得有条不紊。

2.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,利用感兴趣的事物与学习对象建立关联,进行合理引导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,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,做时间的主人。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,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时间。

3.不随意干扰孩子,当孩子正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时,家长不要出于好意打扰孩子。切记,孩子做事分心的时候,千万不能唠叨和训斥,那样反而更不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了。

 


案例三:匆忙拖拉的早上

图片

琪琪每天上幼儿园前总是拖拖拉拉,刷牙洗脸也是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拖拉的干完。临出门了,才发现书包没有整理,于是慌慌张张的整理书包,出门又堵车,几乎每天都迟到。

解析:

时间观念意识不强,做事内驱力不够,总是拖拉。

建议:

1.形成时间观念。很多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,在他们心里可能感觉五分钟还有很长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看钟表,还可以买来沙漏,让孩子了解时间的长短。这样能让孩子产生对时间更直观的印象,便于自己去把握时间。

2.制定合理计划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,给孩子列一个合理的时间表,要求孩子按时完成。孩子每完成一项,让他自己在任务后面打一个勾。需要注意的是,千万不能因为心急就包揽孩子的任务,养成他们的依赖心,以为拖拉也没关系,反正有人会帮自己完成。同时,需要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,让孩子慢慢养成习惯,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。

3.用清晰的指令代替催促。以出门穿鞋为例,与其凶狠训斥,不如换个视角跟孩子说:“先去鞋架拿双红色的凉鞋,再坐在小凳子上自己穿。”帮助孩子梳理头绪,孩子会更容易做到。



案例四:入学焦虑,超前认知

图片

浩浩刚上大班就被家长送进了奥数班,提前学习了小学生才可能接触的一些数学应用题。奥数班不是靠听力理解(大人读题),就是看图猜题,因为缺少了真实情景的体验和实物操作,浩浩经常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做不出题,于是耳边经常充斥着“笨,真笨”的责骂声,以至于他还偷偷把作业本和铅笔藏起来,以为那样就可以逃避作业。但妈妈总能买来新的本子和铅笔,浩浩照旧要在责骂声中做完规定的作业。

解析:

对于直观思维阶段的幼儿,主要是通过亲身体验、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获取经验的。超前学习的最大问题就是,让幼儿付出更大的意志、努力,去学习以后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知识。

建议:

1.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单纯学习知识要重要的很多。

2.多玩一些专注力的互动游戏,锻炼幼儿的专注性和反应力,促进幼儿思维发展。

家长朋友们,入学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我们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,把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孩子的游戏和生活中,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、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,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,以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小学生活。